联合国审议通过“种植节水抗旱稻减少碳排放方法学”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生态环境部士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和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节水抗旱稻减排方法学“Application of dry-cultivated 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ice in rice cultivation”,历经两年半的严格评审程序,在第1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上成功通过审议,正式被采纳为CDM机制下第103个小规模减排方法学(编号:AMS-III.BS.),并立即生效。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利用节水抗旱稻减排稻田甲烷技术,充分发挥了节水抗旱稻品种和节水管理的耦合效应,在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具有甲烷减排效果好、可复制易并广的优势。基于该技术编制的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D-WDR)减排方法学,谨地定义了项目的边界、适用的基准线情景和减排项目活动情景,制定了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核算方法,并严格规范了开发此类减排项目所需满足的条件要求。这是首个CDM机制采纳的节水抗旱稻甲烷减排新方法学。不仅标志着节水抗旱稻品种加配套栽培技术可能在世界稻田减排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标志着我国在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掌握了制定该领域核心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关键。
以节水抗旱稻配套旱管栽培技术的减排方法学,在国内也取得重要进展。2024年,“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减排方法学”已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地方碳普惠方法学备案(备案号:2024-001)。2025年6月,基于该方法学开发的稻田甲烷减排项目在浙江省嘉兴市已完成我国节水抗旱稻减排的第一笔碳交易,实现每亩碳排放收益28元。随着节水抗旱稻减排方法学被联合国机构采纳,全球水稻生产国依据此方法学开发减排项目所产生的核证减排量,有望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碳交易市场。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的配套,将为全球水稻生产甲烷减排与低碳转型贡献中国原创的解决方案。
文图:毕俊国
编辑:张婧琪
审核:周佩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