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到湖北、福建、安徽调研节水抗旱稻种子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
7月31日-8月6日,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冒着高温,深入田间地头,到湖北、福建调研节水抗旱稻种子生产和新品种在安徽的示范推广,并慰问生产推广一线科技人员。
在湖北,节水抗旱稻亲本种子繁育基地,罗利军仔细考察亲本种子结实情况,与基地人员一同田间拷种预测产量。罗利军说,在授粉期间,连续二十多天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基地农户不辞辛劳,创造条件保障种子生产,对此感到很欣慰,感谢大家对节水抗旱稻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希望在后续的种子收割、晾晒、清选等环节工作中继续保持严格的要求,保障每一粒亲本种子的质量。
在福建,节水抗旱稻建宁制种基地,罗利军同上海天谷种业公司、江苏丰大种业公司的生产人员多点、多面、多层次考察节水抗旱稻旱优73、旱优3015、沪优549等系列品种和新组合的制种情况,了解本年度节水抗旱稻种子生产面积和产量情况。罗利军指出,种子质量是一个品种推广成功的关键,种子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对企业品牌的树立意义重大。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用心把好种子质量关,保障种子产量的同时确保质量。期望提供给农户的每一粒种子都能够带来丰收。
在安徽,罗利军先后考察了全国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和国家节水抗旱稻区域试验中各品种的生长进程,对目前田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召开全国大会田间布展及考察路线设置提供了参考建议。基地考察结束后,罗利军一行人分别来到长丰县星语农业专业合作社、下塘镇、杜集镇家庭农场等考察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和沪旱19的推广情况,并与种植农户进行热情交流,详细了解种植节水抗旱稻过程中的除草技术和肥水管理情况,对种植户田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悉心的解答。
今年多地遇到连续高温天气,水稻的生产面临严峻考验,节水抗旱稻因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和抗高温优势,受到种植农户的认可和信赖。采用直播旱管的种植方式不仅节水省肥,而且稳产高效。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大幅度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