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八月香米,脚踏万亩良田,沪郊第一镰“八月香”喊你一起收割啦!
金黄的麦穗压弯了头,奔赴一场“八月香”的郊游!为了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八月香”的收割,8月18日基因中心举办了小型开镰体验活动,活动现场还举办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基因中心与廊下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谷米业和浩丰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廊下镇有关领导、基因中心领导班子出席。
“八月香”是基因中心培育的上海本地特早熟优质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在上海的生育期只有105天,4月底-5月初播种,8月中下旬就能收获上市,比上海常规粳稻可提早50天左右。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在7月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抽穗灌浆,但是其外观晶莹透亮,具有爆米花香,各项指标均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去年8月中旬上市的200亩“八月飘香”大米,上架仅仅三天便被抢购一空。今年种植面积1000亩,后续还会跟进稻-生菜、稻-玉米等种植模式,将为农民带来较高经济效益。
“八月香”开启了上海人吃上海米、当季吃新米的稻米新时代。作为基因中心的科研成果,“八月香”挣脱了水稻在上海地区种植的时间束缚,满足了上海市民八月吃新米的需求和本地米的情感寄托。在技术上解决了高温种植的难题,同时创造出稻-生菜轮作、稻-玉米轮作等多种种植模式,为土地创造高附加值,也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以“八月香”品种加工的“八月飘香”大米产品,因其安全、健康、美味的品质受到广大上海市民的喜爱。
“八月香”作为上海第一镰,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的观点认为,上海都市农业受限于上海的土地面积,因此向“强农业”发展,其中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创造价值: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农业科技人才,三是农业生态效益。“八月香”这一节水抗旱稻品种正是这一观点的实践。其八月成熟收割,高温种植仍能保证其大米品质,这些都是上海本地的农业科学技术;其节水抗旱、少肥少药的特性,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目标;同时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大力支持设立了优质特早熟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及绿色生产技术示范科技兴农项目,农业科技人才在项目中相互交流,共同攻克“八月香”培育和种植中的难题。
如今,“八月香”早已由理论落地实践,收割机下田将成熟的稻谷揽入怀中,之后,这些稻谷被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亲手脱粒、碾磨,而后蒸煮,与大家共同品尝。廊下镇领导与基因中心领导班子、科研人员一起,下田收割,通过直播向全市分享8月即来的丰收的喜悦!
现场还组织了品鉴活动,各类大米深加工产品、饮品以及奶香四溢的大米受到大家的欢迎。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