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资源数据库
手机版
English

中心要闻

基因资源造福后代,节水抗旱利国利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打好种源翻身仗 节水抗旱稻助力强

作者:张婧琪 来源: 时间:2021-02-23 15:46:01 浏览次数: A- A+

 

  近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从中央一号文件看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报道,将发展种源农业摆在突出地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余新桥接受了采访,他认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要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就是创新,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报道中介绍的节水抗旱稻,正是基因中心科研团队培育的品种。

  2021年的春节期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实验室灯火通明,科研人员围绕着节水抗旱稻遗传机理深入研究。自2002年以来,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带领着团队专注于节水抗旱稻的研究。节水抗旱稻是一种既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新品种。在生产中也正实现少肥少药、生态环保的目标。近年来不断创新节水抗旱稻品种,其中旱优73于2014年之后陆续通过多省审定,适应性极广。特早熟品种“八月香”上市时间早于其他品种,填补了上海大米上市时间的一段空白。

  这一上海原创的新稻种,不仅在长三角地区表现优异,更走出国门,在乌干达、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开展试种示范,表现出较强增产优势。节水抗旱稻也受到联合国环境署的关注,并在官网报道。

  节水抗旱稻的培育,正是一种对种源的成功利用。罗利军团队依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种质资源库,在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同时,反复对种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终于得到优质不育系并成功培育出节水抗旱稻。在培育过程中科研人员掌握了这个新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攻克了技术难关。

  前段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了种源农业的重要性,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吹响了“十四五”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角。

  “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种源农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主研发的节水抗旱稻与国家号召不谋而合,助力种源农业打赢翻身仗。

 

  视频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645655601810990698&item_id=7645655601810990698&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视频和图片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