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罗利军带队考察云南高山旱稻和哈尼族梯
10月5日到10月9日,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带领青年科技骨干考察了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贺南东寨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的旱稻,只因旱稻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该地种植的稻子都是村民自己留种的常规稻,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种植,稻子收割后仍能见到火烧遗留下的痕迹。经火烧开荒后,村民将稻种用竹筒直播到山坡上,随后便依赖雨水灌溉,虽然这里的稻子单株经济产量比普通水稻低,但极其抗旱。罗主任带头对旱稻的根系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旱稻根系较粗,在坚硬的山坡泥土中仍能扎入很深。该地区的旱稻可能就是依赖这种扎根较深的能力,采取“避旱性”的机制来抵御干旱胁迫,适应缺水环境。经考察,科研人员对这些旱稻品种的种子进行了收集保存。
随后,科研人员又考察了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用户登录